-
-
-
技术服务完善的多组学(DNA\RNA\蛋白)检测平台
-
-
12
2024
-
01
浅谈组织原位多重免疫荧光的药物伴随诊断应用
023年5月,美国FDA 已授予一款针对DDR激酶CHK1和CHK2的第二代双重抑制剂ACR-368(prexasertib)单一疗法快速通道资格,2023年11月,以开发肿瘤精准治疗为目的的美国Acrivon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推进其公司在同年6月获得FDA批准的ACR-368药物的II期临床试验,用以治疗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尿路上皮癌。
2023年5月,美国FDA 已授予一款针对DDR激酶CHK1和CHK2的第二代双重抑制剂ACR-368(prexasertib)单一疗法快速通道资格,2023年11月,以开发肿瘤精准治疗为目的的美国Acrivon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推进其公司在同年6月获得FDA批准的ACR-368药物的II期临床试验,用以治疗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尿路上皮癌。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II期临床试验使用到该公司的一项以空间原位多靶点检测技术(mIF)名为Oncosignature作为肿瘤筛选入组方法。该技术是基于Acrivon Therapeutics公司的一项名为Acrivon Predictive Precision Proteomics (AP3)的高通量质谱筛选出关键靶点后,建立下游的组织原位多靶点检测技术。作为国际知名空间多组学技术公司Akoya Biosciences的partner,Acrivon使用空间原位多靶点检测技术进行ACR-368的伴随诊断开发,该报道是笔者读到的首例公开报道的使用组织原位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技术进行药物伴随诊断(CDx)的相关研究。
在一项针对该项目的相关访谈中Acrivon的CEO Peter Blume-Jensen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有50多种靶向单突变靶点蛋白的药物获得FDA的加速批准通道,例如治疗携带BRAF突变的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佐博伏/Zelboraf® (维罗非尼,vemurafenib)和以克唑替尼/Xalkori® (crizotinib)为代表的治疗EML4-ALK基因融合的肺癌药物等。但是这些单基因突变引发的癌症只占肿瘤群体的10%。对于约90%存在复杂基因改变的肿瘤病人,需要使用其他方法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估。通过AP3蛋白质谱筛选后,Acrivon开发了一个包含了三靶点的OncoSignature(空间多靶点)检测技术,用于评估药物疗效。在卵巢癌病人接受了ACR-368的回顾性活检样本中,结果显示有这三个生物标记物蛋白阳性的病人表现出明显的治疗反应性。作为partner的Akoya Biosciences的CEO Brian McKelligon表示在上游研究领域需要尽可能多地观察组织中的靶点,但是到达下游的转化和临床应用领域,多重免疫荧光(mIF,mu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 or multiplex immunofluorescence)成为临床试验更加契合的检测模式。同时这类检测技术还需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两位受访CEO都认为在较多潜在有效的肿瘤药物的研究中,亟需有效方法对病人进行筛选,没有适合对应疗效药物的病人群体,这些药物即使有效也无法被证实并得到获批。而随着mIF技术的开发,针对复合靶点作为病人入组筛选标准成为可能,并已被用于药物的临床试验及伴随诊断的开发。
在药物研发的病人筛选过程中,例如免疫抗体药物联用以及基于空间微环境重塑为基础的药物类开发中,存在着筛选多个靶点组合以寻找符合适应症病人的需求。在有些ADC药物的研究中,需要确认入组病人阳性靶点所在细胞是否为肿瘤细胞;即使在肿瘤靶向药物入组病人的筛选中,判断靶点阳性肿瘤的占比以及其他异质肿瘤的特点(是否其他靶点阳性或者存在免疫检测点等)也有助于病人筛选入组及方案选择。而在这类病人筛选中,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
1)可以在一张切片上实现多个靶点共同检测,节省样本;
2)可以实现多靶点共阳的计数和百分比计算;
3)可以实现标记物间空间距离的相关分析(图1),故使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有着传统免疫组化(IHC)无法超越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多项研究中也证明,治疗获益人群的筛选不止与肿瘤细胞相关,与周围免疫细胞的类型、丰度及空间特征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也指明了在实际药物研发中,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将组织空间原位信息的解析列入入组筛选的条件之一。

与目前的高通量原位检测技术相比,组织原位的低通量多靶点检测存在临床端应用优势,归纳起来包括:
1)无一抗同时加入导致的空间位阻影响;
2)可以进行百倍以上的信号放大;
3)不存在一抗携带核酸离体建库扩增时的扩增偏好;
4)靶点有限故易于设立质控;
5)现有开发好的数据分析软件可实现靶点的表型(单阳,多阳)及空间距离等分析,从而为染色结果与病人疾病进展,用药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可以量化的依据。故mIF更加适合药物开发以及临床病理大规模样本的检测以及结果的医用价值挖掘。
菲诺维康团队具有超过10年国际创新技术在转化医学及新药开发领域研究经验,团队覆盖临床医学、病理学、生物信息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领域,围绕空间多组学创新技术平台在组织病理、肿瘤研究及诊断应用、辅助治疗决策等方面开展产品研发、转化和商业推广。公司拥有基于RNA和蛋白两个检测分子水平的空间多组学技术平台,为临床及制药公司提供专业级组织病理检测、生物标志物开发及抗体鉴定、肿瘤组织微环境研究、空间表型数据分析整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自主开发的多重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产品,结合丰富的panel组合方案及检测流程定制经验,保证了mIF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下图为菲诺维康针对于客户定制化panel,在染色结果的区域识别、表型识别、空间距离分析流程,并可将该数据应用与患者分组及疗效评估,实现组织微环境从检测、数据处理到分析报告的精准医学整体解决方案,为临床转化医学及药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

关键词:
最新资讯
暂无数据

官方公众号二维码